「我們想拍一支影片」

在說出這句話前,你必須先回答的 5 個策略問題!

在企業的會議室裡,「我們來拍一支影片吧!」這句話,
往往伴隨著一片興奮的附議。

然而,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,90% 的企業影片之所以最終淪為平庸,甚至無效,問題根源都出在這充滿熱情的「第一步」

因為,在按下攝影機的錄製鍵之前,許多企業都忘了先按下大腦裡的「策略鍵」。


一部偉大的影片,從來不是誕生於一台昂貴的攝影機,而是誕生於一連串深刻、尖銳的商業提問。

在你開始尋找製作公司,甚至編列預算之前,請先和你的核心團隊一起,鎖在會議室裡,誠實地回答完以下這 5 個問題。

這不僅會幫你省下數十萬的冤枉錢,更能確保你最終得到的,是一支能精準打擊目標、創造價值的「影像資產」,而不只是一段「好看的畫面」。

問題一:這支影片的「唯一」目標是什麼?

這是所有問題的基礎,也最常被忽略。當我們問客戶「影片的目標是什麼?」時,常得到貪心的答案:「我們希望提升品牌形象,同時介紹新產品,還要能用在招募,最好也能讓投資人了解我們…」


危險! 一支試圖討好所有人的影片,最終的結果就是無法真正打動任何人。


▶︎ 如何思考:

請逼自己做一個殘酷的選擇。如果這支影片只能達成「一個」最重要的商業目標,那會是什麼?


  • 是為了募資? 那它的核心任務就是「建立信賴感」,溝-通-的對象是精明的投資人,內容必須聚焦在市場潛力、團隊實力與清晰的盈利模式。
  • 是為了銷售? 它的任務是「降低溝通成本」,對象是潛在客戶,內容必須清晰展示你的產品如何解決他們的痛點。
  • 是為了品牌重塑? 它的任務是「傳遞核心價值」,對象是市場與內部員工,內容需要感性地講述你的品牌故事與願景。

在專案啟動前,請將這個「唯一目標」用一句話寫下來,貼在牆上。它將是未來所有創意決策的最高指導原則。

問題二:如果只能給「一個人」看,他是誰?

「我們的影片是給所有潛在客戶看的。」—— 這是另一個常見的迷思。當你試圖對所有人說話時,你的語氣就會變得空泛、安全、且無聊。


▶︎ 如何思考:

請具體地描繪出你心中那個「最完美的觀眾」輪廓 (Persona)。

  • 他/她叫什麼名字?職位是什麼?年齡多大?
  • 他/她每天最煩惱的公事是什麼?
  • 他/她對你的品牌/產品,目前抱持著什麼樣的看法或疑慮?
  • 他/她習慣在哪裡(社群、媒體、展會)接收資訊?

當你腦中有了這個具體的「他/她」,影片的調性、語言、節奏,甚至在哪裡投放,都會變得無比清晰。你要的不是對著廣場廣播,而是像在他/她耳邊,講一個只為他/她而說的故事。

問題三:看完影片後,你希望他口中覆述的「一句話」是什麼?

資訊爆炸的時代,觀眾的記憶力極其有限。三分鐘的影片,他可能只記得住一個畫面、一種感覺,或是一句話。


▶︎ 如何思考:

這句話,就是你的**「核心訊息」 (Core Message)**。它不是你的Slogan,而是你最希望觀眾理解並能轉述給他人的「價值濃縮句」。


  • 對於一家AI數據公司,可能不是「賦能企業,智慧轉型」,而是「我們能提前 30 天告訴你,哪一台機器會壞掉。」
  • 對於一家頂級物業管理公司,可能不是「貼心服務,賓至如歸」,而是「我們的存在,就是為了讓您感覺不到我們的存在。」

這句話,製作團隊未必能幫你發明,但一個頂尖的團隊,會透過訪談與策略分析,協助你從複雜的業務中,**「提煉」**出這句最有力量的話,並將整支影片打造成這句話的完美證明。

問題四:你希望他看完後,產生什麼「感覺」與「行動」?

影片是傳遞情感的藝術。在理性的商業世界裡,情感依然是驅動決策的最強引擎。光是讓他「知道」還不夠,你必須讓他「感覺到」。

 

▶︎ 如何思考

請用一個明確的形容詞,定義你希望觸發的**「情緒目標」**。

  • 是「信賴感」?那畫面需要穩重、專業,節奏需要沉穩、有力。
  • 是「驚喜感」?那敘事需要反轉,視覺需要創新、出乎意料。
  • 是「使命感」?那故事需要有願景,配樂需要激勵人心,引發共鳴。

定義了情緒,才能決定影片的風格。定義了情緒,才能引導出你期望的**「下一步行動」 (Call to Action)**。是「預約一場Demo」、「下載白皮書」,還是「分享這個職缺」?影片的結尾,必須為這股情緒,提供一個清晰的出口。

問題五:一年後,我們如何判斷這筆投資是「成功」的?

將影片視為一項「投資」,而不是「支出」,你的決策思維會完全改變。投資,就必須衡量回報。

 

▶︎ 如何思考:

成功的定義,必須在專案開始前就寫下來。這個指標,必須與你的「唯一目標」緊密掛鉤。

 

  • 如果目標是銷售,指標可能是「業務團隊在簡報中使用影片後,成交週期縮短了幾天?」或「官網上的產品頁面跳出率降低了多少?」
  • 如果目標是招募,指標可能是「透過影片而來的高階履歷增加了幾成?」
  • 如果目標是募資,那最直接的指標就是「它是否在路演中,成功地扮演了建立信賴、贏得青睞的關鍵角色?」

沒有衡量,就沒有優化。 一個專業的製作夥伴,不僅會關心影片拍得美不美,更會關心它是否為你的事業帶來了實質的價值。

結 論

從問對問題開始,尋找對的夥伴!

當你清晰地回答完這 5 個問題,你得到的,將不只是一份影片需求簡報 (Brief),而是一份清晰的**「影像策略藍圖」**。

拿著這份藍圖,你將能精準地判斷,哪家製作公司只是想賺取製作費的「廠商」,哪家公司是能與你一同實現商業目標的「策略夥伴」。

 

如果,您已經開始思考這些問題,卻還沒有清晰的答案,那正是我們介入的最佳時機。

我們不僅是影片的製作者,更是您商業目標的視覺策略夥伴。

立即預約一場策略諮詢,讓我們從回答第一個問題開始。